江南風情園位于盤錦市遼東灣新區的核心位置,西靠四通八達的向海大道,東鄰寬廣靜謐的遼河,南為曾經出現過龍骨、震驚全國的“降龍之地”翠霞湖。江南風情園匯集中華八大名園(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環秀山莊、揚州四橋煙雨、臨海湖心亭等),取其精華,整合建造。江南風情園陸地面積19.26萬平方米,湖面面積53萬平方米,古建筑群面積13.3萬平方米。園區共分為四個區域:拙政園區域、滄浪亭區域、留園區域、濱水區域,主要建筑物有亭、臺、樓、閣、連廊,水系環繞,拱橋流水等各種景點共80多處。2013年1月,江南風情園被遼寧省文化廳授予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2014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該園的建設完全采用中國傳統建造工藝并保留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園區集中了榫卯、斗拱、堆雕、徽雕、匾額、書法、花窗、彩繪等各種古建筑工藝技術,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綜合運用建筑、水、石、植物等造園要素和造景,借景、對景、透景等造園手法,將亭臺樓閣、泉石花木巧妙組合在一起,努力營造“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的效果。該園在保留所引入的古典園林技術外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多園整合后與800畝的翠霞湖成為一體,通過九曲廊橋將煙雨樓建設在湖中央,形成園在水中,湖在園中,相互交融,各顯異彰,達到私家園林建設的最高境界。
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置身江南風情園中,亭臺樓榭、小橋流水,飛檐翹角、九曲回廊、移步換景、曲徑通幽等,仿佛走進了又一人間仙境。放眼望去,園內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不是江南,更勝江南。
江南風情園所展現的中國古建筑及傳統文化可謂琳瑯滿目。復廊的廊壁設置了漏花窗,透過漏窗花格,既溝通了內山外水,也使水池、長廊、假山自然地融合為一體。園中匯集大量匾額、楹聯,全部由中國知名書法家撰寫。園內設有碑廊,40余塊碑中,均為中國知名書法家柴建方的真跡,展示著該園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園區分別建有“中國古建筑發展歷程展”、“風情園古建筑精粹展”、 展示宋、元、明、清時代的古建筑風格和建筑水平以及盤錦江南風情園對古建筑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建有“五峰仙館”、等, 展現和提煉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建有“國學館”,展示《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經典故事和名句,旨在傳承中華文明、推廣經典教育;建有“奇石館”,收藏了大小奇石數百件,具有很高的文化及藝術價值。其中在園區內矗立的高達10米80,重128噸的太湖奇石巨像,栩栩如生,可謂“天下絕無僅有、世間獨一無二”。
為江南風情園配套建設的千米江南民居風情的中式文化商業街,同樣仿作古代江南的建筑范式,青石黛瓦、雕梁畫棟。石街、牌坊等景觀配以現代音樂噴泉,古建筑之美和現代藝術相結合,別樣風情。瓷石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旅游紀念品等在這里集中呈現給中外游客。
江南風情園除以江南園林及古建筑靜態展示以外,更注重文化內涵的打造,拓展建設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項目,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江南風情園的建設,填補了東北地區沒有園林的歷史空白,開啟了東北地區古典園林文化旅游的新篇章,園區不僅吸引了盤錦、營口當地游人,也極大的吸引東北、河北、內蒙等遼寧周邊地區乃至全國游客前來觀光。成為了集園林建筑景觀、文化娛樂休閑及愛國主義教育、民族文化展示于一體的文化旅游休閑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