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sǔn mǎo),是中國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工藝,是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體現出中國古老的建筑文化和智慧。目前這種工藝已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風情園99%的場館、家具都采用了榫卯技術工藝,即發揚了榫卯工藝的文化理念,也體現了在現代社會對即將失傳的榫卯工藝的一種保護和弘揚。
中國的木建筑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桁檁(桁架檁條)、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建筑中,原則上采取榫卯連接的方式,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藝的高低,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的反映出來。而這種技術工藝在江南風情園古典園林建筑中得以保存和發揚,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榫卯工藝得以傳承。